2022年1月,特驱教育公布先进人物,国际教育部杨丽以“总裁特推”分项位列表彰首位。
杨丽是谁?很少有普通员工了解此人。两年中,国际教育部的大多同事对她只闻其名,知之甚少,她似乎只存在于传闻中。
故事有两个版本。第一个是加入集团六年,从一己之力开拓海外市场,从总裁助理快速升职为英迪国际大学当家的女强人,是集团首个海外院校股东代表。
故事还有另一面。在旁人的讲述中,她的海外之旅处处惊险,例如凌晨两点在明斯克火车站手机没有信号,在乌克兰被一群吉普赛人尾随……
谁才是真正的杨丽?
传说中的勇者
2021年1月1日,杨丽接到了一个让她生活发生翻天覆改变的电话——作为股东代表全面管理和运营英迪国际大学。
公司自2018年8月开始海外拓展,2020年9月成功收购位于马来西亚的英迪国际大学。她收到的通知是即刻飞往马来西亚。
与国内逐渐稳定的疫情相比,马来西亚当时已确诊21万人,每天新增超过五千人,家人和朋友纷纷劝她,“安全第一,其他东西都可以往后放一放”。可是,杨丽却不听劝,执意登上了飞往吉隆坡的飞机。
她在2021年个人工作小结中写道:“尽管出国相当危险,但我意识到我们集团必须要有自己人到英迪。虽然害怕,但我觉得这是集团领导对我的信任,我勇敢地接受了这份任务”。
到英迪之前,她已经意识到了这次旅程不会很顺利,但没想到困难如此之多。
首先要解决的是管理文化冲突。英迪国际大学此前采取预算制的方法,投资方每年拨款给学校,学校自行选择使用范围,由于缺乏有效的资金管控,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资金浪费”。
为让每笔资金花到实处,集团接手后采取精益化管理的方式。文化差别短时间内难以扭转,有员工不理解这种方式,感觉“做事没有自主性,每一笔费用都要审核”。矛盾最严重时,学校的财务副总监也一度想离职,杨丽听到消息后立刻找他谈了两小时,“精益化方针虽然严控了资金,却能真正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比如以前英迪不重视科研和QS排名,现在花钱要做,就是为了提升学校整体实力”,最后,这位高管认可了她的说法,决定留下。靠着这样耐心、真诚的沟通,如今英迪大部分员工都已认可了集团企业文化。
马来西亚处于三大板块交接处,自然灾害也时刻影响员工心态。2021年12月,马来西亚遭遇45年以来最严重的水灾,部分员工住宅被冲毁,车辆被淹没;疫情阴影也时刻笼罩,马来西亚每天都有2万人确诊。
“外界环境已严重影响了员工工作状态”,杨丽深知,这时最重要的是先稳住员工心态。她第一时间安排统计员工受灾情况,组织募捐,帮助清理住宅;同时以身作则,要求包括自己在内的学校高管每日到校工作,其他员工则严格按照政府疫情管控生产生活。她鼓励英迪管理团队,“面对困难不要怕,一起想办法就能渡过难关”。
“我的危机感越来越明显,感觉到肩上的责任也越来越重”,那段日子,她几乎没有吃午饭的时间,如何提振员工在家办公状态?怎么帮助父母失业的学生继续学业?怎样协调英迪与集团总部沟通……无数问题最终都化为“担当”二字,“公司既然派我来,我就一定要做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英迪14000多名学生在即使在疫情、洪灾时期也正常行课。
不为人知的辛酸
没有洪灾和地震的日子里,杨丽的生活也是连轴转,约好的采访时间因为突发事件一推再推,每周至少有十个会议,基本养成不吃午饭的习惯,由于不习惯当地饮食,她的食谱简洁到只有番茄鸡蛋面和蛋炒饭两个选项。
6年前,她从来没想到自己今天会过上这样的生活。
“我在生活中是一个很胆小的人,怕猫,怕虫子、怕痛”,疫情期间,吉隆坡飞国内的航班几度熔断,为回一次国,杨丽至少要做五六次核酸,“捅鼻子,捅喉咙,每次都疼到哭”。
凌晨一个人在国外的火车站也是真事。2018年,她受命赴海外拓展高校合作、大学收购事务,凌晨两点从戈利梅到明斯克火车站后,手机没信号叫不到车,在火车站徘徊了近两个小时,结果是杨丽还是上了一辆“野车”。异国他乡,窗外黑茫茫一片,她只能假装给朋友打电话,让司机以为“有朋友正在酒店等她”,给自己壮胆。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在西班牙,因为听不懂西语,直到列车冒烟的最后一刻,她才拉着行李箱跑上去。在乌克兰,一群吉普赛人尾随她,吉普赛小孩拉着她的包对她笑,她只能飞快挣脱往前跑......此外还有独自在不知名小国等待5小时转机、时差失调,杨丽说,“是因为公司的信任,我才敢于冒险”。
“国内学历提升越来越艰难,现在找工作又很看重学历,海外留学能帮助学生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正因为对公司国际化战略发展大方向的认可,才让杨丽有了“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决心。
2018年,为寻找标的院校,她往返马来西亚十多次,飞行里程超过5万公里。
“最开始做海外拓展,我们不能一开始就和对方挑明要收购学校,只能先说了解学院情况,再慢慢提出我们的想法”,但大部分学校在听到他们的意图是收购学校时都拒绝了,一次、两次,中途有同伴想放弃,杨丽就问他:你尽最大努力了吗?对方不合作,你想尽办法完成他们的需求了吗?
抱着对集团的信任,杨丽一直坚持寻找,“我的性格是认可一件事,就全心全意去做,不碰钉子不回头”。最终,在拜访了49所马来西亚大学后,杨丽与其中5所确定了合作意愿,紧接着又安排尽调、双边会面,最后才与英迪国际大学达成合作。
今年年初,她在汇报英迪国际大学运行情况时说道:“疫情、洪灾影响下,英迪的学生人数保持稳定;当年发表学术论文较2020年增加25%;牵头3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提出了超过10项科研成果专利申请,当年亚洲QS排名提升50名”。杨丽为两年工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杨丽回顾五年海外工作,“让我从一个不能独立生活的人,变成可以独立的人”。
工作逐渐成为生活重心,生活必然会受到影响。两年来,因为疫情原因,杨丽过年都没能回家,与家人相伴的时间寥寥可数,“但有舍才有得”。
上午11:28采访结束,迎接杨丽的还有一场会议。2022年新计划已经写下:完善教学设施、提高国际化水平、全力冲刺QS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