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开创就业服务新模式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朱正安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如何就业,就好业”成为许多高校思考的问题。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以办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做好就业服务,多措并举,创新就业服务模式,为广大毕业生架起了一座座就业的桥梁。
完善就业服务顶层设计,亮点频现
就业质量如何,从本质上反应了学生的质量怎么样。学院在2009年建校起,就把培养“现场工程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在顶层设计的完善与优化中,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形成了一个“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以“现场工程师”为表征的应用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质量上来了,就业形式自然就好了。根据数据显示,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毕业生,连续3年就业率高达96%。以2016年为例,全国共有756万高校毕业生,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式,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举办了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吸引了300余家用人单位参与,提供就业岗位超过5000个。省内某知名房地产公司副总李勇亲临双选会现场,组织招聘工作。据李勇介绍,之所以会选择到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招聘,一是因为往年录用过他们的学生,发现这里的学生“懂专业、懂规矩”,有实干的精神和能力;二是因为学生能立即上手,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
就业形势在希望学院如此良好,除了得益于顶层设计的完善,还有学院多措并举的就业服务模式,“企业进校模式、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实施模式、校企互动式模式、订单式合作模式”在希望学院早早就已经走向成熟和完善。
“全方位”、“全过程”开启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破解“就业难”的最好办法,希望学院背靠希望集团,在校企合作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学院继续优化高校与企业共同参与的治理结构,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在转型方面的灵活机制优势,秉持“全方位、全过程”和“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理念深化校企合作,以专业特色对接企业需求,根据为服务地方、服务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培养人才的需要,寻找学院与其他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结合点,把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实现与用人单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的无缝对接。通过努力,成都铁路局来了、乌鲁木齐铁路局来了,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成都现代有轨电车运营有限公司、京东商贸、成都中铁西南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成都华川公路建设集团、百世物流(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企业来到学院与建立起合作关系。截止目前,学院与企业开展的校企合作单位达到200余家,实现各专业校企合作100%全覆盖。
轨道交通学院与成都地铁、京东物流、成都铁路局、中车成都机车车辆厂、东风南充汽车有限公司、成都现代有轨电车公司等企业紧密合作,扎实开展订单培养、短学期实习、顶岗实习。成都地铁的“订单班”和京东物流“订单班”已经开设,其中,轨道交通学院的成都地铁订单班委培名额已覆盖所有订单岗位——成为成都地铁18个委培单位中名额最多的单位。与成都现代有轨电车公司建立“3+1”、“2+1”共同培养模式。目前,各类校内“订单班”、“培训班”学生共计520人。
以就业为导向,做好就业服务满意,希望学院在几年的实践中,已经努力做到了这一点,下一步也将继续秉承这个理念,开拓创新,多措并举,发挥民办高校功能,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