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为向建校25周年献礼,银川能源学院举行《银川能源学院赋》勒石揭幕仪式,《银川能源学院赋》碑刻作为一处新的文化景观,是银川能源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又一具有代表性“作品”,将为广大师生传承和弘扬学校精神提供一个重要的展示平台。
《银川能源学院赋》全文
山延地脉,水泛天光。气雄西北,史载汉唐。雪岭西来,自使屏藩塞外;黄河远上,犹能襟带朔方。贺兰形胜之区,府名兴庆;丝路人文之地,城号凤凰。岩画千秋,于此灵因殊胜;秦渠百里,至今惠泽何长。逮及千年之交,学院肇启。乘筚路以开张,秉初心而砥砺。奋飞楫于奔流,筑鸿基于善地。推崇实业,合乎时代发展之需;补益杏坛,顺乎国运兴隆之势。壮规模于千亩,学府宏开;凭气象之一新,贤才毕至。
民学辅国,孔圣垂宪。有区有市,共管共建。黄河畔上,后浪掀潮;王太堡中,前贤筑馆。万余人扎根沃土,德衍其昌;十三载升格本科,天行以健。代代倾心奋发,传道以方;人人励志潜修,相观而善。乃有国槐论史,月季扬馨。青松夹道,喜鹊充庭。树蕙滋兰,本是园林之属;重楼叠厦,时来礼乐之声。昭昭矣材聚八方,揆文奋武;浩浩乎馆藏万卷,萃秀钟灵。书海遨游,历届相资勉励;课堂探索,诸君同步攀登。
立校之本,首推质量。唯实以求,唯新必奖。循循教学,新规践履之中;郁郁人文,大雅扶轮而上。勤以补拙,学以致用;产教融合,科研激荡。联名校以偕行,结大企而合唱。兴校之策,唯重特色。理工文法商,乃在析理;德智体美劳,必先崇德。院系林立,既资始于化工;学科纷呈,犹拓新于稼穑。土木机电,术有专攻;幼师传媒,业遵常则。铸就钢筋铁骨,学贵躬行;炼成赤胆红心,情钟解惑。强校之要,当论人才。自栽桐以引凤,况得士而造台。学必有师,精神可佩;身先立志,金石为开。铸学魂而强党性,扬正气而托高怀。为栋为梁,积修能于既往;在堂在奥,施妙用于将来。
所以明德善思,求实敏行。量材成器,播火传灯。纷其盛典之张,征途正远;蔚乎英材之盛,劳绩何明。德技双馨,桃李之情可表;知行并重,菁莪之义长青。若有三更灯火,谁无万里鹏程?为国为民,惠乡邦以大振;育才育德,酬桑梓而长鸣。于是歌曰:
学无止境,术有独钟。
栽培大匠,化育良工。
据悉,《银川能源学院赋》是由四川省诗词协会副会长、创作专委会主任杜均先后两次来校考察,历时一年完成创作,经学校三次论证删改定稿。赋文采用骈散结合的方式,语言庄重简明、字字千钧、鼓舞人心,集中概括了学校的地理方位、文化理念、文脉赓续、发展历程、办学理念和办学成就,展现了一代代银能人筚路蓝缕、携手共进的奋斗心路。
《银川能源学院赋》书法经宁夏文联副主席陈晓军历时两个月完成撰写,书法灵动飘逸,创作布局严整,行文构思巧妙,气势纵横开阖,让全校师生深刻感受学校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底蕴,激励每一位银能师生增强爱校荣校的情感。《银川能源学院赋》碑刻是由西夏区军艺雕塑工作室老师王军历时三周雕刻完成,精湛的雕刻技艺体现了对学校的高度负责。碑刻由宁夏阳光医院捐赠,为学校再添一道人文胜景,使师生尽受熏陶激励。
“高校的美育工作是培根铸魂,提升学生文化底蕴乃至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银川能源学院赋》是对银川能源学院25年来办学历程的生动总结,对激励全校师生秉承‘明德善思,求实敏行’校训精神,继续艰苦奋斗,再创伟业具有重要意义。”银川能源学院执行校长孟兆怀表示,站在银川能源学院建校25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学校将坚定办学初心,勇担使命责任,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重要任务,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职责,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近年来,银川能源学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以人为本,团结奋斗推动学校发展。学校从举办学历文凭教育,到举办高职高专,再到本科教育,将来还追求更高的发展。学校在校生规模从200人、3000人发展到突破15000人。教师规模从几十人,300多人发展到900多人,校区面积从300多亩、700多亩,发展到近1400亩。至今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人才达6万人。今年,学校招生和就业呈现进口、出口双旺,7200多名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或升学,近7500名新生顺利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