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更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在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各帮扶单位都在为扶贫点探索产业扶贫的途径和方式,因地制宜、培育产业,让个贫困户走上致富的道路。希望教育集团所属院校也在扶贫点利用当地的资源、人力优势,培养经济支柱产业,推动产业发展....
四川天一学院:智力支撑,打造特色名片
五月的松潘,芍药花开正艳。迎着明媚的阳光,离松潘县城大约80公里,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便是阿坝州松潘县施家堡乡的芍药花基地,游客走近这片芍药花海,花开满园,蜂飞蝶舞,布谷鸣叫,好一处人间盛景、怡人乐园。来自周边城市的游客结伴而行,纷纷来到芍药花基地,拍照留念,欢声笑语一片,好不惬意。
然而,在这欢声笑语的背后,这片芍药基地却面临着“尴尬”境地。松潘县施家堡乡位于涪江上游,县城东南,全乡4个村均属于贫困村,四川天一学院正是施家堡乡新光村的扶贫帮扶单位。在施家堡乡新光村种植“芍药花”,是当地为脱贫开展的重要项目之一,学院没有与新光村结对帮扶以前,针对芍药花基地的管理和维护,当地政府一直以来焦头烂额。由于村民不了解芍药的生长周期、生长环境需求等,在芍药基地建设初期,出现了不少问题,病虫害就是首要问题,其次村民针对芍药种植技术、田间管理都缺乏经验,甚至有的村民私下议论:“新光村到底适不适合种芍药?要不,咱就别白费劲了。”
“到底适不适合,去看了才知道。”学院执行院长杨明娜对着学院驻新光村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徐物禄说道。为了解新光村是否适合芍药的生长,保障对口帮扶芍药基地产业的顺利发展,促进芍药基地增产、增值、增收,学院前后两次请了中国芍药之乡种植专家廖其贵前往村里,对种植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对芍药基地的自然条件、土壤情况、长势状况等进行了详细调研。根据采集的土壤样品,得出结论认为新光村土质肥沃,不仅适宜野生芍药生长,更适宜培植繁育经济价值更高的芍药新品种。
“听到专家这么说,我们心里头就踏实了,证明我们前期工作是有效的。”新光村芍药种植带头人魏德军说。
四川天一学院在2019开设了“中药学”专业,组织了一大批中药行业专家到校任教,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在实地调研得出适宜种植的结果后,综合多方面的研究,结合学院中药学专业,学院决定就现有的芍药种植,发展为“中药材基地田间维护项目”,学院将发挥智力的优势引导产业的发展。
针对前期出现的问题,学院派出中药学教研室教师前往新光村,为村民进行了中药材种植和病虫预防知识讲解。之后,又再次中国芍药种植专家廖其贵到新光村给新光村村民代表、芍药种植专业户和两委干部进行了芍药种植技术的培训及经验交流。
“芍药一般在秋季种植,用温水浸泡种子2天左右,然后将种子撒在土壤中,种子上方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生长期追施2次的酸二氢钾溶液。”廖其贵正在对当地的村民进行培训,不仅仅养殖方法,廖其贵还开展了田间管理示范及芍药经济发展前景分享,通俗易懂、接地气,受到村民的积极响应。魏德军也说:“自己搞了一年多的近100亩野生芍药基地,终于看到了希望和前景。”
除了邀请芍药种植专家对村民进行知识培训以外,学院已经投入了八万块钱用于建设“中药材基地田间维护项目”。目前,芍药基地收益要几年后,根据学院和新光村的共同研究,基地决定引进芍药的新品种,按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来区分,这样能更好地进行芍药种植管理及后期的价值实现。这样分类种植,这样实现科学合理的管理,有利于更好管理栽培,也有利于更好的利用价值成果,提高经济效益,真正实现农民增收。
学院副院长陈晓辉表示,“扶真贫、真扶贫”是学院应有社会责任和担当,学院将进一步发挥高校优势,创新方法,搞好芍药基地,打造特色名片,推动新光村实现全面脱贫、致富奔康的发展目标。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发挥学科优势,为炉霍县文化旅游把脉
2019年10月10日,甘孜州炉霍县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会议,这场会议将有可能决定炉霍县未来的机遇与发展。
“雅康高速的开通给炉霍县的经济发展和旅游发展带来机遇,但炉霍县的旅游定位不应该只是乡村旅游。”
“为炉霍旅游和经济发展服务是学院脱贫攻坚对口帮扶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把工作做到实处。”
这场会议正是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与甘孜州炉霍县共同开展的“文化旅游”座谈会,学院院长陈叶梅一行6人,正在对炉霍县拓展文化旅游产业,持续改善农牧民生活条件,培育壮大特色展开把脉咨询。
炉霍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中北部,属半农半牧区,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县级自然保护区2个,以及卡萨湖、宗塔草原、易日沟、地震遗迹、石棺墓群、红军文化遗迹等景点。但是炉霍县的旅游行业一直不温不火,当地政府提出了“旅游强县”思路,并要实现“有景可观,有景可去”的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难度可不小。希望学院在得知炉霍县旅游存在的问题后,学院邀请了学院商学院院长、中国旅游协会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投入产出协会理事、四川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四川省经济学会理事、四川省管理科学学会理事王成璋教授到当地进行把脉咨询,这才有了文中开头的一幕。
王成璋教授针对炉霍县产业扶贫规模小、结构单一、农村劳动人口文化素质低、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结合前期所做调研对炉霍县的旅游定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王成璋教授谈到,雅康高速的开通给炉霍县的经济发展和旅游发展带来机遇,但炉霍县的旅游定位不应该只是乡村旅游,其理由是:第一,川藏北线目前是一条比较热门的旅游线路,炉霍县正处于这条线路要道;第二,到色达,炉霍是一个必经要道,汶马高速的建设,对于炉霍的交通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在这样的机遇面前,我们怎样来做我们的旅游产品?对于这个问题,王成璋教授提出,首要的问题是要做好旅游资源信息的搜集。王教授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最近又提出要建立长征文化,为此国家开始在考虑建设长征文化公园,四川省在得到消息后开始着手“一轴两线”贯全局的规划,一轴就是以中央红军入川的主要路线为轴,两线是指以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过四川这两条线,在十二区段选主题。金川-炉霍段、小金炉霍段是当时红军长征时到过的地方,炉霍县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深入挖掘长征文化把故事讲好讲够。同时,王成璋教授对炉霍县的文化旅游开发工作提出了4点建议:一是做好总规。王教授说,炉霍县的总规应该包括自然资源、红色文化和宗教文化。要把石棺文化、川西藏族山歌、藏族绘画,包括色达佛学院和周边的藏文化都可以纳入规划,一并考虑;二是开展旅游人才培训,尤其是对乡里农户要提前大力开展旅游培训以迎接炉霍县旅游发展春天的到来;三是要创新理念;四是要抓住机遇。
针对王成璋教授的把脉诊断,康定市委常委、炉霍县委常委赖文斌表示,王成璋教授给予的信息和建议难以得到的,很重要,我们要深入地思考研究,尤其是这些信息对我们抓住机遇很重要,我们一定要深度挖掘我们的资源做好规划,希望王教授能带领团队为我们的旅游总规进行指导、把关。赖文斌谈道,以陈院长为首的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对炉霍给予了无私的援助,在对口帮扶上尽了很大的努力,不仅是在物质上对炉霍给予了支援,同时在如何造血上也给予了炉霍很大的帮助,还派出了夏福强这样优秀的老师作为驻村干部,能下得去、能开展工作、能和村民打成一片,是我们难得的好干部,我们非常感谢学院。
陈叶梅院长指出,此次调研组来炉霍开展扶贫调研就是本着使命、任务、职责这个宗旨,在过去对口帮扶工作基础上,更多地做一些的智力帮扶,脚踏实地地为炉霍的脱贫攻坚工作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所以我们把王成璋教授请来就是想通过专家的智慧,为炉霍文化旅游出谋划策。
目前,后续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未来炉霍县的旅游发展会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11月29日,一场农产品展销会正在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五月花广场举行,新鲜的色湾藏香猪肉、甜蜜浓稠的黑水中蜂蜜、色湾藏香猪麻辣猪肉干、嚼劲十足的牦牛肉干、野生猴头菇等众多特色农产品吸引了广大师生驻足购买。展销会从早上9:00一直开到了下午16:00,销售额达两万余元。原来这些农产品均是出自于学院定点扶贫对象——黑水县曲瓦村,这也是学院为帮扶地区的特色产业、地区农产品企业提供平台,开辟销售新渠道,实现"扶贫、扶志、扶智、扶产业",全面推动学院扶贫工作深入发展。
黑水县曲瓦村在平均海拔2700米的藏民居住区,由于村里人均耕地较少、土地质量较差,农业生产效益低,村庄基础设施匮乏。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不多,但是多数毫无劳动能力,在打脱贫攻坚战上存在缺乏技术、人才、资源等各种实际问题。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黑水县曲瓦村也打造出许多的特色农产品,如“藏香猪、蜂蜜、牛肉干”等。由于帮扶村自然条件差,条件相对封闭,但是没有工业污染,种养出来的一些农特产品的品质甚至比市场上的一些农产品更好。纵然产品质量好,但是村民们依然很愁,没有销路、电商又不懂,实在是卖不出去。
“农特产品卖不掉,可以拿到汽车学院卖,我们可以免费提供铺面给你们。”学院党委书记孙富平对着对乡里的干部说。
随后,学院免费为曲瓦村的村民提供了两个近60平方米的校内铺面来售卖帮扶村的农特产品,促进贫困户增收。学院为了提升直营店销售量,帮助开办了一次大型展销会,当天营业额达2万余元。“我们产品质量有保障,没有一点污染,这里的老师和学生都爱买。”曲瓦村的一位村民望着源源不断在展销会现场买东西的人群,笑得合不拢嘴。
学院招生处卢志华老师带头购买了一整只色湾藏香猪后表示:“我们汽车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有爱心,黑水县曲瓦村带过来的藏香猪是非常好的,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多来认购,支持学院的扶贫工作。我们学院就是有人人关心扶贫、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
不仅仅是在校内开店、举办展销会,学院还帮助曲瓦村积极走出去。学院根据曲瓦村实际情况结合生产优质水果、中药材等农产品的地域特点,学院创新创业部门与资阳周边农产品销售或加工等公司进行对接,积极联系专业运营商等洽谈合作,拓宽农户创收致富渠道,努力实现农户脱贫致富;结合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与曲瓦村建立“农村电商工作室”的流通渠道,积极发动全院师生,开展“以购代捐”活动,助力产品销售;结合贫困户种植或者养殖的实际,学院教职工、食堂、商铺从帮扶农户直接采购农副产品,到帮助农户销售农副产品、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