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渐深了,甘孜州炉霍县上罗科马乡人民政府一间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一个正忙碌的身影,眼盯屏幕,熟练敲打着键盘,屏幕上显示着:上罗乡二村农村旱厕修建方案。他偶尔站起身去抱出一包新纸,取出一些,迅速塞进打印机里,哗哗的打印声和滴滴的键盘声好似一场深夜中激昂交错的扶贫交响乐。
这个人就是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赴甘孜州炉霍县上罗科马乡驻村干部夏福强。
驻村脱贫,攻坚之路步履铿锵毅力坚
2017年底,学院接到了上级下达的对口帮扶任务,于是学院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便积极跟进,积极开展制定精准扶贫具体方案。而在学院工作已8年的夏福强得知学院要选派驻村干部前往炉霍县开展扶贫工作时,便主动请缨、踊跃报名、对接驻村扶贫工作。作为建筑与土木工程系学工组组长的他,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从2018年3月正式驻村,近一年扶贫生活让,让他收获良多。
炉霍县上罗科马乡二村是一个偏远、贫穷、落后的地方,导致这里贫穷的原因多元、复杂,脱贫攻坚任务极其繁重。对于常年生活平原的他来说,要突然前往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且距离成都600多公里的炉霍县生活,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文化环境都是需要首要攻克的问题,必须做足身心准备。
早在驻村之前,为尽快适应环境、更好精准工作,夏福强就查阅了很多资料,为的是尽早了解当地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想要更多地了解驻村干都做什么、村里的情况怎么样,这样我才能更迅速和准确地发挥作用、把握工作重点……”夏福强如是说。
但是,扶贫之路在一开始就显得很艰难,在驱车前往炉霍县的途中,由于身体不适,几经呕吐的他一直担忧着:自己能适应这里的环境条件吗?想到当初自己主动报名的情景,夏福强暗下决心:一定不能给学院丢脸。“我一定要立即克服这种状况,尽快适应一切,和村干部对接好工作,摸清贫困原因……”。当记者在问他那这样的情况下是否有想退缩的念头时,他说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尤其是在看到全车人唯独我不反应这么强烈,更让我下决心要把扶贫工作进行到底!我在心理默默鼓励自己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刚到炉霍县扶贫攻坚办报到时,由于扶贫办人手紧缺,暂时把他留下帮忙,作为传播学专业出生的他,运用所学专业干起了脱贫攻坚宣传工作,近10天的文稿撰写、资料整理让他很快熟悉了炉霍县的贫困现状。他告诉记者:“上罗科马乡二村占地面积43.52平方公里,距县城30公里,最高海拔4420米,为纯牧业村,基础设施建设差、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老、弱、病、残特征突出,农牧民脱贫挑战巨大,当时,我就深感扶贫工作刻不容缓啊。”
在扶贫办一周多的帮忙结束后,他带着压力与挑战,他正式入乡。进村入户,精准扶贫,是夏福强驻村的第一个任务。作为驻村干部,刚开始不习惯工作模式和环境。上罗科马乡二村基础设施建设差、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村民文化素质较低,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这样的情境,如何更好发挥自身和学院优势带领上罗科马乡二村村民撬开一扇增收致富的大门,是时时刻刻萦绕在他脑海中的大问题。
于是,他走村串户开展深入调研。他想,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他首要做的事,“只要能在一次次的调研中找出脱贫致富点子,烈日我不怕、深夜我不困……”他这样说到时,烈日下实地勘察、月光下奋战方案、勘测脱贫“地貌”的一幕幕场景从他眼里一一闪过,正是他的丝毫不敢懈怠,为驻村打好脱贫攻坚战开好了头。
驻心护航,用真诚护航群众的脱贫之路
建档立卡户一天不脱贫,扶贫驻村工作队队员都会奔波在扶贫的路上,从大白天入户走访询问贫困户的基本情况、统计需求愿望,到晚上加班填写各种表册。一晃已经一年半了,一年半来,他牢记职责使命,一心一意抓扶贫,始终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更是用真诚护航群众的脱贫之路,真正把扶贫工作落到了实处。他大力推进脱贫举措,一步一个脚印地帮助建档立卡户解决实际困难,增加收入。目前,二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已有17户脱贫,未脱贫仅剩1户。
作为党员不仅要把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出来,还要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刻不忘紧密联系村里群众、细致观察,着力挖掘向党组织靠拢、能干事、脱贫意识强的年轻人,为扶贫团队补充‘新鲜血液’。在甘孜州“3512”党员发展模式下,为建设一支有战斗力的党员队伍,培养脱贫主力,夏福强也在不断寻找、观察。
一名叫江央东召的村民是村里的贫困户,作为有代表性的年轻人,平日里通过观察、交谈,夏福强发现他很有想法、有上进心,是村里不可多得的培养对象,夏福强变主动与他联系。由于江央东召的汉语水平有限,夏福强便从入党申请书入手,手把手教他,完成入党申请书的撰写。
为治理上罗科马乡二村简易厕所污染水源的问题,学院决定出资帮助上罗科马乡二村修建厕所,已解决当地水源污染和卫生状况问题。这项工作,学院让夏福强全权负责。初来乍到的他上哪里找施工队伍,且还要价格合适,能保证质量,这可愁坏了夏福强。由于修建厕所的工程量不大,许多施工队伍都不愿意接受,夏福强来来回回跑了无数路,联系沟通无数次。夏福强的诚意终于感动了一支施工队伍的负责人,这位负责人表示即使不赚钱也接受此项工程。工程是谈下来了,但设计由谁来做?设计费用又会是多少?这一系列问题让夏福强寝食难安。
为了节省开支,夏福强联系到学院里他土木工程专业的两名学生,两名学生一听是扶贫项目,立即表示愿无偿为这个项目进行设计。同学们准确计算成本造价,熬夜修改方案,来来回来修改制定计划,规划施工图,经过10多次的反复修改和洽谈,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就在去年底一座漂亮的公共厕所矗立在了上罗科马乡二村的土地上,村民们终于可以用上现代化的厕所了,这为控制当地的水源污染和保障村民身体健康将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驻行续航,咬定目标加油干!
一年多来,上罗科马乡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有事找小夏”。办实事解民难是夏福强一直在做的事情,村民有事,他义不容辞冲在前面,这样的事情已经不胜枚举。而驻村以来他都在思考如何在脱贫攻坚的扶贫工作中把以往的输血式扶贫变为村民们自身造血而最终改变贫困面貌的问题。这一年来,他紧密联系学院、及时反馈贫困现状,每次努力让扶贫构思变成了现实成果,“扶贫、扶志、扶智”三部曲一次次奏响,驻村工作、捐赠活动、入户慰问、“互联网+扶贫”发展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志愿服务等定点帮扶任务成效突出。
当学院征求他的意见,希望他继续留在上罗科马乡开展扶贫工作时,夏福强丝毫没有犹豫,爽快地接受了。他这样说道“驻村一年,没有人比我更适合、更了解村上的情况,脱贫任务还很艰巨,脱贫攻坚必须步步坚实,永不懈怠!”夏福强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显得很平静,也很朴实。但他眼神表示了扶贫攻坚路上他不会停止决心。同时,学院也将继续充分发挥优势,着力推进教育扶贫,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确保脱贫不脱钩,努力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