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 周建军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成立于2004年,一度成为学院内规模较大的专业,但由于实践环境建设滞后,长期以来专业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职业教育特征不够明显,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需要一定的适应期,专业的发展一度受限。
在此背景下,近两年经济管理系加强了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条件的建设,先后建立了物流沙盘模拟实训室、3D物流仓储实训室、物流管理实训室等四个专业实训室,极大改善了校内专业教学条件。此外,物流管理专业通过和苏宁、京东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又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校外实践学习条件。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已经走在了学院各个系部的前列。
落实产教融合,探索“工学交替”教学新模式
不同于很多行业,物流是一个功能综合体,因此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往往需要从基层一线干起,需要熟悉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的每个岗位,在此基础上形成对所在公司物流运营的整体观念,逐步走上管理岗位,无论是中职、高职还是本科毕业生,都需要经历这样的职业成长过程。
为了缩短物流学子的就业适应期,使其在学校就能了解到先进物流企业的运营流程,物流管理专业在每年的电商购物平台的“618”和“双11”期间,组织二年级学生到京东、苏宁等企业参加业务高峰期间的专周实训,在学生完成两年的校内学习后,再推荐学生到上述企业进行实习和就业。通过几年的摸索,物流管理专业已经形成了校内理论教学、校外参观、专周实训、顶岗实训有机融合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管理系周建军说,这种模式使得整个教学活动无论是在时间上、空间上还是在内涵上都变得灵活多样,“工学交替”以课堂教学和工厂实习交替进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产教结合”以真实的产品生产为项目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工程,促使教师教出真水平,学生学到真本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
突出职教特色、推进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
近年来,物流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快,该技术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综合应用,是现代物流区别传统物流的根本标志。物流信息技术也被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纳入了核心专业技能课,但是在2017年以前,物流实训室建立之前,学院没有任何物流相关的硬件设备,也无法开展相应的课程实训。以货物入库和出库为例,以前只能做软件模拟,不能开展真实的项目实训。
在2017年,物流教研室建立起了以仓储配送业务为核心的物流实训室,配备了货架、托盘、PDA、堆高车、条码打印系统等设备,具备了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本条件。在2017年的第二学期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周建军就将部分实践课搬到了新建的物流实训室,让学生实打实的练习项目操作。以“用PDA完成商品的入库和出库作业”实训项目为例,实践课地点从机房搬到物流实训室,周建军首先讲解设备的操作规范和业务流程,然后让学生分组轮流完成业务操作,并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使理论教学和学生实践融为一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好的落地。
学院经济管理系系主任李安华说道,通过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改革,学生上课不再一脸茫然,而是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已经实现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物流信息技术和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推进。
在学生实训方面,毕业综合实训是托普学院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在今年的物流管理毕业综合实训中,物流教研室抛弃了以往学生学习兴趣低、专业技能收益不明显的实训项目,增加了物流职业基本技能实训、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电子标签拣选等新的实训项目,这些项目围绕企业仿真案例进行,从数据分析、方案构思到现场实操,使学生对物流过程有了更完整深入的认识,极大得提高了毕业综合实训的实效性,学生收获很大。
实践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主题,物流管理专业将继续以理实一体化思路引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以工学交替作为实用人才培养的有力手段,不断提高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质量。